這些狀況很可能和「餐後血糖波動」有關。
其實,除了減少甜食和糖分攝取之外,「吃飯的順序」也是穩定血糖的重要關鍵。
吃飯順序真的會影響血糖嗎?

簡單來說:
▪ 碳水化合物(像白飯、麵條、馬鈴薯)消化快速,會讓血糖迅速升高。
▪ 膳食纖維(像蔬菜、菇類、海藻)消化較慢,可以延緩糖分吸收。
如果先吃大量澱粉類食物,血糖會快速升高,身體需要分泌大量胰島素來調節。長期如此,可能會引起胰島素阻抗,增加代謝症候群和糖尿病風險。
反之,若先吃蔬菜,裡面的膳食纖維可以減緩糖分的吸收速度,讓血糖上升趨於平穩。
血糖波動會有哪些影響?
飯後血糖快速升降,就像坐上雲霄飛車,短期會讓你感到疲倦、精神不集中,甚至頭腦昏沉。長期而言,這種波動可能導致:►胰島素大量分泌,增加胰島素阻抗風險
►體脂肪累積、腹部肥胖
►增加代謝症候群與心血管疾病機率
血糖忽高忽低使身體處於不穩定狀態,時間久了還可能加速老化和慢性病發生。這也是現代營養學越來越重視「穩定血糖」飲食模式的原因。
先吃纖維的飲食法,有科學根據!
你或許會想:「換個吃飯順序,真的有效嗎?」答案是肯定的!根據 2013 年發表在《Diabetic Medicine》的(Imai et al.)研究,研究人員讓糖尿病患者及健康志願者進行三天的飲食實驗,結果發現:先吃蔬菜再吃飯,餐後血糖上升速度較慢,波動幅度也明顯減少。這個效果不僅適用糖尿病患者,健康人同樣受益。
為什麼會這樣呢?主要有三個原因:
►膳食纖維在腸道形成膠狀物,延緩糖分吸收。
►蛋白質和脂肪可以延緩胃排空速度,使葡萄糖釋放變慢。
►整體消化過程變得比較緩慢,血糖更穩定。
透過「先吃纖維」,糖分進入血液的速度被放緩,避免血糖快速起伏。
如何正確安排吃飯順序?
這裡有個簡單口訣:「菜 → 蛋白質 → 澱粉」例如吃便當時:
先吃蔬菜(燙青菜、木耳、海帶等)
接著吃蛋白質(魚、肉、豆腐)
最後吃澱粉(白飯、麵食)
小提醒:每餐蔬菜量至少要有一個拳頭大小,才會有明顯效果!
外食族怎麼做?
點選有兩種以上蔬菜的便當,先吃蔬菜和配菜。早餐可以選有蔬菜和蛋的蛋餅或三明治。
如果蔬菜吃不夠怎麼辦?
現代人忙碌,外食多油少菜,或者因腸胃不適、牙口不好,難以攝取足夠蔬菜,這時可以用纖維粉輔助。餐前用水沖泡喝,有助補充水溶性纖維,延緩糖分吸收、穩定血糖,也對腸道健康有益。不過要記得,纖維粉只是輔助,還是要以天然蔬菜為主,兩者搭配效果更好。
誰最適合採用這種吃法?
這種吃飯順序適合每個人,但特別推薦給:▪ 糖尿病或血糖偏高者
▪ 想控制體重、容易餓的人
▪ 餐後容易疲倦、想睡的人
▪ 有胰島素阻抗、代謝症候群風險者
營養師建議
讓蔬菜成為你每餐的主角,從第一口開始穩定血糖!你不需要節食,也不用每天算熱量,只要記得「第一口先吃蔬菜」,這簡單習慣能幫助你吃得更飽足,血糖也更穩定,對體重管理和長期健康都有幫助。
下次吃飯時,停下來想想:「這一口,我該從哪開始吃?」用正確的吃飯順序,守護你的血糖和健康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