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不同階段牙齒變化,該怎麼補營養?從長牙、換牙到矯正,孩子的牙齒在不同年齡階段會有一連串變化。除了日常清潔很重要,營養的攝取也會直接影響牙齒和骨骼的健康。那每個時期該怎麼吃才對?往下看一起了解!
從長牙期進入換牙期的徵兆

階段名稱 | 年齡範圍 |
長牙期 | 出生後6~8個月 |
換牙期 | 約6~12歲 |
矯正期 | 約8~12歲 |
智齒期 | 約17~21歲 |
換牙期來了,有這些徵兆爸媽要注意
孩子的換牙期通常在小學階段開始,大約6~12歲左右,這時候不只是牙齒長得快,連身高與骨骼也進入快速成長期,身體對營養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。
以下是孩子進入換牙期的幾個小徵兆:
-
乳牙鬆動:最先通常是下排的門牙,接著上排門牙、側門牙、臼齒等會陸續更換。
-
牙齦有點不舒服:可能會覺得癢癢的、有一點不適,這是牙齒在準備冒出的過程。
-
容易流口水:牙齦受到刺激,可能讓口水分泌變多。
牙齒要長得好,這3種營養不能少!
1. 鈣質:打造強壯牙齒的基礎
牙齒本身主要就是鈣化組織構成,攝取足夠的鈣質能強化牙釉質、保護牙齒不受酸蝕傷害,降低蛀牙與牙周問題的風險。
-
幫助牙齒硬化,增加抗酸能力
-
維持牙周健康,減少敏感問題
-
避免牙釉質變薄,提高耐用度
建議攝取來源:牛奶、優格、小魚乾、豆腐、芝麻等天然高鈣食物。
2. 蛋白質:牙齒生長與修復的好幫手
蛋白質不只對長牙重要,還能幫助牙齦傷口癒合、強化口腔免疫力,讓換牙期的小朋友更順利。
-
協助牙齦與牙根組織修復
-
支援免疫功能、減少細菌感染風險
-
強化結締組織,維持牙齒穩定度
小朋友如果因為換牙或矯正吃不下太硬的食物,建議可補充小分子膠原蛋白,更容易吸收,也幫助骨骼、牙齒與肌肉發展。
國小學童每日蛋白質建議量:約40~55g,依年齡與體重略有不同。
3. 維生素D:幫助鈣質吸收的重要角色
維生素D的功能就像「鈣質搬運員」,幫助身體有效吸收鈣,對於牙齒與骨骼發育都非常重要。
-
促進鈣質利用,強化牙齒結構
-
支援免疫系統,減少口腔發炎
-
幫助牙本質形成,提高抗酸性
建議補充方式:曬太陽15~20分鐘、食用蛋黃、鮭魚、強化乳品等。
其他牙齒保健小叮嚀:
清潔要確實
換牙期牙齒排列較不整齊、牙齦容易發炎,爸媽要提醒孩子早晚刷牙、搭配牙線保持口腔清潔,避免蛀牙。
定期檢查別偷懶
每6個月安排一次洗牙與口腔檢查,有助提早發現潛在牙齒問題,也能讓孩子習慣看牙醫。
水分也很關鍵
每天補足水分(約1500~2000cc),有助口腔自潔、促進代謝與消化,也能減少蛀牙機會。
孩子在6~12歲的換牙期,是口腔與骨骼發展的重要時期,爸媽可以多幫孩子補充鈣質、蛋白質、維生素D,搭配良好清潔習慣與定期檢查,才能讓小朋友長出一口健康、漂亮的牙齒,也為成長打下好基礎!
本文由船井營養師、船井企劃共同撰寫,船井法務律師審閱
船井提供線上營養師免費諮詢服務,歡迎加入LINE@帳號(ID:@0800-000888)【直接點擊進入】
衛⽣福利部國⺠健康署-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(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, DRIs)第八版
衛生福利部食藥署-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