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吃這個會性早熟?別急著恐慌,先看懂真正原因!現在網路資訊很多,爸媽常常看到一篇文章說這個不能吃、那個吃了會早熟,就開始擔心受怕。營養師提醒,其實最重要的是先了解性早熟的成因、再看攝取的量與時間長短,這樣才能有正確觀念。今天就帶大家從頭來認識性早熟跟飲食之間的關係!

什麼是「性早熟」?

青春期的開始,是因為腦下垂體刺激性荷爾蒙分泌,這些荷爾蒙會讓孩子開始出現身體上的變化,也就是所謂的「第二性徵」。

  • 女孩大約在 8歲之後會開始大量分泌性荷爾蒙,最早的變化通常是乳房周圍出現小硬塊

  • 男孩大約在 9歲之後開始分泌,第一個變化是睪丸變大、陰囊顏色變深,但因為比較不容易觀察到,家長要特別留意。

如果女孩在8歲前、男孩在9歲前就出現這些變化,就屬於「性早熟」,通常是體內荷爾蒙提早運作所導致,這時建議盡快帶孩子去看兒童內分泌科醫師,確認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與處理。

性早熟怎麼來的?兩大常見原因

性早熟是一種內分泌系統的問題,除了先天因素(像是遺傳或腦部疾病),也有不少是後天影響,最常見的有以下兩種:

✅ 1. 接觸環境荷爾蒙

這類物質會模仿體內的荷爾蒙,干擾內分泌系統,常見的包括:

  • 塑化劑(如鄰苯二甲酸酯)

  • 雙酚A(BPA)

  • 壬基酚等化學添加物

這些物質可能來自塑膠容器、香味產品、食品包裝等等,研究也指出,這些年來性早熟的比例增加,環境荷爾蒙是個值得注意的元凶。

✅ 2. 兒童肥胖

脂肪細胞會產生雌激素,當孩子體脂過高,體內的雌激素濃度就容易升高,進而讓青春期提早到來。現在不少小朋友飲食偏油偏甜,容易造成肥胖,這不只影響性發育,未來也可能增加慢性病風險

想預防性早熟,爸媽可以怎麼做?

 

 飲食方面這樣挑

  • 儘量給孩子吃天然、原型食物,有「產銷履歷」的更安心

  • 幫孩子挑選保健食品時,要注意是否有人工香料、色素或過多添加物

  • 小朋友吃的營養品最好配方簡單、不過度加工,尤其10歲以下要更小心
     

 注意生活中常見的「看不見」危機

  • 減少使用重複加熱的塑膠容器,尤其是材質不明的保鮮膜、餐盒

  • 選擇PP(聚丙烯)材質的容器比較安全,避免可能含BPA的產品

  • 玩具最好認明ST安全標章

  • 香氛、清潔用品、乳液等香味很濃的產品,可能含有塑化劑定香劑,也建議避開
     

 飲食習慣也很重要

  • 減少孩子吃炸物、甜點、含糖飲料的頻率

  • 控制油脂和糖分攝取,幫助控制體重與內分泌平衡

  • 每天睡眠要充足適度運動情緒穩定,這些都有助於健康發育

 

性早熟是可以透過生活習慣與飲食控制來預防的。日常多觀察孩子的身體變化,像是是否提早出現青春期徵兆、身高體重突然變化等,都是早期發現的線索。如果真的有疑慮,建議儘早就醫,進一步檢查「骨齡」等指標,才能做出最正確的處理與判斷。
 

 

參考資料:

中華民國兒童生長協會 兒童中樞性早熟衛教手冊

衛服部食藥署公告之常見的內分泌干擾物質

台大醫院專欄:肥胖刺激兒童性早熟-影響成人後的身高